来自星星的孩子丨早期识别孤独症
2024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言语交流障碍和行为方式刻板等,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目前孤独症筛查量表是对可疑患儿筛查的主要手段。
那么,我们如何及早发现这些问题呢?孤独症儿童在与人交流以及行为方面表现与一般孩子不同,由于孤独症孩子起病较早,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警惕孩子行为模式的异常。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表现,请及时就医:
01
社会交往障碍
主要症状
①与人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异常。
②与人交流面无表情,对他人缺乏兴趣。
③不能进行完整的对话,语言和非语言整合不良,缺乏眼神交流和身体语言。
④与他人情感互动上有困难,缺乏对表情的理解能力,难以开展想象性游戏。
具体表现
①不理人,不看人,没有叫名反应。
②不能理解别人的表情(喜、怒、哀、乐)。
③不能正确的与小朋友玩耍,不愿参加集体性活动,喜欢独自玩耍。
④缺乏分离焦虑,与父母关系淡漠,不喜欢他人的拥抱。
02
言语障碍
主要症状
①语言发育落后,严重者没有语言或言语倒退。
②在语言发展上呈现鹦鹉式的仿说。
③代词使用不当,以及用语及语法上存在问题。
具体表现
①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会说话或者只会喊爸爸妈妈。
②一直重复父母或者动画片里说的话。
③“你、我、他”的不当使用。
03
刻板行为和狭窄兴趣
主要症状
①刻板或重复的躯体运动、物体或言语运用。
②对于日常习惯的改变难以接受。高度局限固定的兴趣。
③缺乏对疼痛的反应,对特定的声音或质地有不良反应。
具体表现
①喜欢将相同物品刻板的排列整齐。
②喜欢专注于物品的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例如小汽车的轮子。
③喜欢用眼睛的余光来观察事物。
④喜欢用玩弄手指,自身旋转,摇晃身体,敲击物品制造的声音等。
对于孤独症来说早期的诊断和康复干预能最大程度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康复干预是目前最主要的干预手段,尽早通过训练希望孩子掌握生活的自理能力,同时帮助家长掌握一些教育训练的技巧,以更好的帮助孩子。
【沧州妇幼健康科普文章】
||通讯员:儿童康复科 刘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