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牛奶蛋白过敏怎么办?
“宝宝长湿疹了,是不是因为牛奶过敏?”
“宝宝总吐奶,是牛奶过敏吗?”
“宝宝便秘了,要不要暂停牛奶?”
“宝宝体重长得慢,要不要换水解奶粉好吸收?”
面对家长的疑惑,沧州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为您一一解答。
什么导致了牛奶过敏?
牛奶中的蛋白质成分导致了过敏,牛奶含有多种酪蛋白、乳清蛋白[包括α-乳清蛋白(ALA)、β-乳球蛋白(BLG),以及牛乳铁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牛免疫球蛋白],大多数牛奶过敏的患者,对牛奶中的多种蛋白过敏,其中酪蛋白、BLG和ALA为牛奶中的主要过敏原。
牛奶和奶制品(包括普通配方奶、酸奶、奶酪等)都可以引起过敏。
宝宝为什么会对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质过度反应而引起的。由于宝宝的肠道不成熟,特别是肠道屏障功能不成熟,大分子的牛奶蛋白会透过肠壁进入宝宝体内,同时,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这些大分子牛奶蛋白会激发宝宝的免疫系统发生异常的反应,过敏就发生了。
牛奶蛋白过敏有什么表现?
牛奶是3岁以下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发病率为2.5%~7%,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症状,皮肤症状如湿疹、特应性皮炎、红斑、血管性水肿等;消化道症状如拒食、厌食、喂养困难、反复呕吐、腹泻、便血等;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喘息、慢性咳嗽等;全身症状如不明原因的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体重增长不佳等。
牛奶蛋白过敏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如果食物过敏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将对婴幼儿的体格生长以及长期的行为和智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家长发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营养科就诊寻求专业指导,及早确诊并进行规范地管理。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如何选择安全喂养方式?
根据2019年最新的中国《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当确诊为食物过敏或由食物诱发的其他过敏性疾病,应严格回避过敏食物;同时,营养科医生应在饮食回避过程中密切随访、及时调整膳食结构和补充微量营养素,以维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应合理选择替代食品。
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孩子又有明确的牛奶蛋白过敏,的确应该选择深度水解奶粉(特殊工艺处理后只含有氨基酸和小分子多肽,没有蛋白质成分的奶粉)喂养,极个别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氨基酸配方奶粉(只含有游离氨基酸,不含任何蛋白质或多肽的奶粉)。部分水解奶粉(或称适度水解奶粉)仍然可能含有导致过敏的蛋白质和大分子多肽成分,并不是最佳选择。
羊奶蛋白、大豆蛋白可能和牛奶蛋白有交叉过敏的可能性,所以也不适合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食用。